8/14/2008

金牌炫目,病夫难愈

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金牌榜上一路高歌令人欢欣鼓舞,当然个别项目除外,比如“我家球门常打开”的那个。

中国代表团脖子上金牌的夺目光晕是不是能代表中国人民体育素质的蒸蒸日上呢?这个恐怕很难说。

在一些“贵族运动”项目上,进步的确是很明显的,比如网球、游泳、高尔夫等对硬件条件要求较高的项目,只是在最近几年一部分先富起来以后才开始在中国发芽成长,不过目前所惠及的也仅限于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以上阶层,绝大多数劳苦大众还是无缘染指的。

相比之下,另一些“平民运动”项目的普及难度要小得多。比如足球,只要有一块平地就行,任何其他设施都不必要,巴西的穷孩子就是这样在街头成长为超级球星。可惜在中国,很多事情的难易是颠倒的。比如最近回家休假,约了朋友去踢球,结果碰了一鼻子灰——所有的中学操场以安全为由统统关闭,难道是荣幸地沾了奥运的光,担心我们会跑到一毛不生的烂泥地上做核试验不成?

想来想去,理由大概只能有两个:

一个是直接的回答:为了确保校内学生专心苦读、心无旁骛,有必要抑制体育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换句话说,在中国教育部推行素质教育的十年里,中学教育对应试能力的关注程度非但没有丝毫削弱,反而愈发变本加厉了。这当然不能仅仅归咎于学校,他们毕竟只是高考指挥棒下的傀儡而已。不过想必教育部的大人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中国的就业率如此之低而福利保障体制又如此只差,不读书哪有出路?所以千军万马独木桥的残酷局面也不是他们能够扭转的,不信你看咱们东亚近邻的小棒子小鼻子们不也是个顶个被书包压弯了腰,只不过人家还能游行抗议发泄一下,咱就只能逆来顺受了。

第二个是更根本的原因:除了中学的操场,为什么不能有其他的公共体育场地?当然不是不能,只是某些人不愿意而已。花一个亿建一座高尔夫球场可能不是问题,花一万块给老百姓填平一块广场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种全民健身既无多少油水,有无政绩可表,有谁会关心呢?所以尽管我们可以培养出世界冠军,但普通市民却连跑步的地方都找不到。

可以预见,在本届及以后的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很可能将牢牢把持金牌榜的龙头老大,并且不断扩大这一领先优势,但是中国大众的身体素质则仍然只是小步前进甚至原地踏步。奥运金牌,可能不过是东亚病夫的遮羞布而已。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比较容易利用到校园体育设施的学生们往往课业繁重,因而对其利用率不高;走出校园后,外面缺少免费的公共体育场所,学校对毕业生又诸多限制,学校里的体育设施利用率还是很低...
就我的高中而言,学校大部分时间宁可把场地租给啥"乙级队"练球,也不会开放给学生锻炼,呵呵。albatross兄球技一定不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