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008

以枪制枪?

在最近的这一个星期里,美国一共发生了5起校园枪击事件,这个记录会不会像油价一样进一步被刷新还未可知,但确实已经在继去年4月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事件之后又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思维的惯性,禁枪的声浪一定又该席卷美国了,而最终结果又一定是不了了之。于是咱中国人终于又有机会一边看热闹一边说风凉话:“活该,谁让你们不禁枪!”

可惜这一回咱们又落伍了,美国民众提出的最新口号是“以枪制枪”——见《今日美国》的2月15日的报道:12 states debate guns on campus。其中一个23岁的美国大学生Michael Flitcraft的话最有代表性:"The only way to stop a person with a gun is another person with a gun."所以现在美国已有12个州在讨论是否允许学生带枪上学。



想象一下大教室里坐着百十来号学生,每个学生腰里别着把左轮,这故事乍听起来有点儿吓人,我要是教授估计就不敢讲课了,可再仔细琢磨一下似乎又不无道理。再来解释解释。

持枪与否实质上是与Chicken博弈差不多的。如果用G代表持枪者,N代表无枪者,则理论上这场围绕枪的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

G N
G -1 5
N -5 1

无枪者与无枪者相安无事,持枪者与持枪者互相对峙,而持枪者对无枪者享有巨大优势。所以在枪支可以流通的情况下,尽管无枪是最优解,但是只有双方持枪才是唯一稳定平衡,故而人手一枪就成了必然结果。

有人会说,难言之隐,一禁了之,像中国这样不就完事了嘛,哪有那么复杂。“禁”说起来当然容易,可是它是一个动词,就要有动作的执行者,禁枪的执行者是谁呢?政府?没错,在中国我们是靠政府来执行枪支管制的,更确切地说是靠暴力机关:警察、军队……总之只有拿枪的人才能缴别人的枪,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可是谁来约束这些手里还有枪的人呢?在中国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政府是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就算用枪托把我们的牙打掉了我们也会心甘情愿地咽下去,。相比之下,美国那帮野蛮的牛仔就远没有我们这样文明驯良了,他们才不愿意轻信政府呢,瞧瞧Bush总统那不到30%的支持率就知道了。在他们眼里,除了自己,谁都靠不住,非得自己腰里别着枪心里才踏实。

那么,以枪制枪与禁枪比起来究竟哪一个管用呢?不好说。

以枪制枪的威慑作用是建立在人人都怕死的理智前提下的,可是校园枪击事件基本上都属于自杀性攻击,难道指望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把手放在扳机上,时刻提防着有人突然开门冲进来扫射?那我看这课算是彻底没法上了。而且靠击毙枪手减少的伤亡数量能否抵消因长时间接触扳机造成的走火事件数量还不一定。

禁枪的表面效果肯定是要好得多了,中国的犯罪分子多半搞不到枪,枪击事件自然要少得多,但是这能保证咱们的社会安全状况更好吗?且不说菜刀铁锤之类替代品随处可得,单是当手无寸铁的平头百姓被挥舞棍棒的城管追着满街跑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梦想过自己的手里有一支枪。

拿美国与中国比较似乎还不是很有说服力,毕竟两者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差太多。好吧,咱们选个两全其美的例子:伊拉克。

从前,老萨一个人掌握枪杆子,效果相当于禁枪,自杀性袭击倒是很少,可是国内外都不买账,因为他一个人玩枪给别人造成的威胁也不小。后来老萨没了,大家各自拥兵自重,恐怖袭击事件风起云涌,互相威慑制衡的作用一点儿没体现出来。敢情禁枪也不是,以枪制枪也行不通。何故?问题在人而不在枪。

爱好和平的人不是没有,而且我相信有很多,如果做一个电话调查,我估计包括Bush和拉登在内的每个受访者都会宣称自己爱好和平,不过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只要还有一个兵,其他的秀才就得跟着当兵才能不吃亏。所以终究还是没有人愿意带头销毁自己手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只有地雷这种大国已经不屑于使用的落后装备才能够达成协议停产。

“军备竞赛”的进化趋势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这是无可扭转的客观规律。从甲虫的外壳到老虎的牙齿,一概如此,人类自然也不能例外。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再到核武器,将来肯定还会有更伟大的发明取而代之,但愿那一天晚一点儿到来。

有朝一日核弹的成本降低到气枪一个水平,就该人手一核弹互相威慑了。要么死于独裁,要么死于内讧,没办法,人性如此,不是枪的错。 弗吉尼亚枪击案一位受害者的哥哥抱怨:"It's kind of a crazy notion to think about. It takes us back to the Wild, Wild West."没错,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就在蛮荒之地,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得想办法活下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