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2007

Billy & Milan

昨天的圣西罗球场属于一个人,他的名字是Alessandro Costacurta,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老Billy。


20年前身披同一件球衣在同一块场地上首度登场,从此开始一段红黑色的传奇,米兰5号——没错,就是那个当年曾经在丰田杯上被小水牛戏耍的5号,就是那个曾经一度沉沦的5号——但是,挫折无法屈服铁汉的脊梁,当我看到Billy以40岁高龄在欧冠赛场上安若磐石的防守时,当我看到Billy是如何将闹意见的队友加图索像拎小猫一样拎下场时,我才真正理解Milan的足球哲学。

下半时,米兰获得一个点球机会,正如大家所期待的一样,老Billy走向点球点。

一蹴而就!Billy打进职业生涯第三球,也是最后一球。

一分钟后,41岁的Billy被18岁的Di Gennaro换下,全场球迷起立致敬。一个20年的传奇,41岁的米兰5号,终于走到了职业生涯的终点,哦,不,应该是转折点,在24日凌晨的雅典,我们会看到身着西装的Billy依旧坐在安切洛蒂的身边,就如同20年前一样。从现在起,我们要称其为教练员Billy了。

谢谢你,Billy,祝你好运!


这是新水木AC Milan版献给Billy的进版画面:也许,有一点儿伤感,但这份伤感中又涌动着温暖,那是家的温暖。从Baresi到Costacurta,再到将来的Paolo,米兰人在用一连串的传奇创造着一种特别的足球文化。这种文化早已远远超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单纯体育精神,我从中读出的两个词是:忠诚与信任。

我们常说足球是十一个人的运动,其实更确切地讲,是十一个人组成的集体,而不是十一个独立的个人的运动。要将个人组织成一个集体,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既可以选择现代的商业化管理,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家庭式管理。后者虽然看似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对于小规模组织来说,却也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除去经营者本人的理念之外,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先扯句远的,估计当年看过《美国往事》和《教父》等美国黑帮电影的观众中肯定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美国的黑帮都是意大利人、犹太人这些外来少数民族,而鲜有“正宗美国人”呢?这不单单是外来移民经济困难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民族传统的基于血缘或地缘关系的集体文化。即便是远渡重洋来到遥远的北美大陆,多数人还是保持着家乡传统的价值观,因此他们依旧沿用着相似的社会组织形式,一种依赖于忠诚与信任而搭建起来的等级结构。相比之下,高度市场化的正宗美国人信奉的是fair play的自由竞争,除去军营之外,这样的社会文化几乎是不可能容许绝对“老大”的存在的。

回过头来还说米兰,这是一只意大利人经营,意大利人管理,以本土球员为主力班底的典型意大利球队,而意大利又恰恰是欧洲大陆上传统家族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国家之一。所以当我们看到安切洛蒂,塔索第,巴雷西,科斯塔库塔等等老队员依次从一而终又相继走上母队的管理岗位时,就不应该感到奇怪。当然,如果用现代的企业经验管理理念来衡量,Milan的用人模式是陈旧落伍不合时宜的,但就是这样一只不合时宜的球队在过去的五年里三度杀进欧冠决赛,成绩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米兰的成功——传统并不输给现代。对米兰来说,更衣室里的传统文化才是这支球队无比稳定的根基,因此对于引援工作来说,溶于球队,溶于米兰文化,远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去年夏天以1800万高价购入的新7号奥利维拉的米兰之旅以失败收场,综其缘由,正在的问题倒不在于其个人能力优劣,其实他的处子秀可谓相当成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游离于球队整体之外,一个人孤独地带球、射门,这样的性格,慢说是他,就算是前足球先生里瓦尔多也要黯然离场,米兰需要天才,但更需要一个团结信任的集体。当一条平均年龄超过34岁的爷爷级后防线在顶级赛事中表现出无可挑剔的稳健与坚毅时,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足球并不单单依靠身体、技术和才华,一个团结默契相互信任的整体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

正如冠军教头银狐里皮在捧得大力神杯之后所坦言:“我所挑选的并不是最有才华的22名球员,但这22个人能够组成最有战斗力的集体。”有人说这是一只丑陋的球队,因为它缺少惹人尖叫的个人秀,但这正是蓝衣军团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正是亚平宁文化迷人的魅力所在。

愿米兰文化星火相承,世代不熄。Forza!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