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2007

电邮之死

Gmail最近附加了一些新的聊天功能,不过对我个人来说意义不大,倒是想起了前些天在Slate上看到的这篇小文章。

The death of e-mail. - By Chad Lorenz - Slate Magazine

究竟还有多少人更常写email,又有多少人更喜欢网上聊天呢?Chad说现在的孩子们都抛弃过时的email了,但是对25岁以上的人网络用户来说,离开email的日子是难以想象的。

遥想其实并不算久远的当年,第一次在网上注册了免费邮箱,小心翼翼码好字,轻轻一点鼠标,信件瞬间送达收信人信箱,再不用跑到邮局买邮票,更不必天天祈祷绿衣天使不要一时疏忽投错了地址。那感觉确是畅快。

如今,年轻人又以同样的理由抛弃了email。他们说:email太慢了。的确,多数人最多不过一天收一次信而已,有谁会不停地检查自己的邮箱呢?所以年轻人选择更快捷的方式:聊天。大家都挂在线上,随时保持联络,虽远隔千里也宛若比邻而坐,空间与时间的距离顿时都被压缩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过,仅仅是速度的问题吗?

想想我们过去是怎么写信的:正襟危坐,小心落墨,时切葭思起笔,恭顺顿首煞尾。落笔之前总要思量一下词句,成文之后不免还要诵读一遍。故而即便是平日私信家书,也不乏流传千古之佳作。

进入电邮时代,形式主义大都被简化掉了,最多一个“你好”或“Hi”开头,行文也不必小心翼翼,写错了只需backspace即可。不过整体上读起来还多少要有一篇短文的意思,起码要思路连贯通顺。

到了短信聊天时代,最后的形式阵地也沦陷了。一切文法甚至标点都成了累赘,连错别字似乎也无所谓,而且听说这种“火星语”还在90后的孩子中间流行起来了。

马桥人说科学是城里人为懒惰找的借口,多少有些道理。一方面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另一方面我们也变得越来越懒,或者说是实用主义。这是文化的演化,按照红心皇后的规则,我们要么快点跑跟上脚步,要变成老古董。

昨天,某位大师兄突然要给老外写email,不知如何起笔,于是从我这里借一模板。一会儿工夫又跑过来问我:“用得着写那么长吗?”答曰:“客套总是有点儿用的。”潜台词:与老古董打交道,还是要用老古董的办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