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校前的心声流火六月,长夜无眠,明日作完答辩,大学阶段的正式学习就算告一段落了。掐指算来,我在清华园里的日子已所剩无多,想起那忽忽悠悠过去的日子,也的确有些想法该写下来了。可是四年的时光,叫我从何处落笔呢?
尽管我努力回想,四年前的“我”在记忆中仍旧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的确,在大学这样一个思想交流活跃的地方,改变一个人又何需四年呢,只要半年光景,便已面目全非了。不过,有些东西,在一生中可能是不会改变的,比如梦想;还有些东西,可能要用一生去发现,比如自我。
大 学四年是思想迅速成熟的四年,大量的阅读、思考与交流,使我逐渐学会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世界、观察社会和评价个人,不但对各国的历史与时事或多或少都有 了些许了解,更开始认识到平等、自由与民主背后的价值。“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社会的现状仍然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但我已经能够从新的一届国家领导班子 的“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中看到一个光明的未来。不可否认,我是一个缺乏“政治敏感性”的庸人,也曾因此错过了一些机会;不过作为补偿,我得到 了一隅的自由,对我来说,这足够了。
人生观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会随着经历积累而变化,不到盖棺恐难论定。但是面对未来,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仅仅是 一个自我定位的过程,就足令我烦恼半年。还好,经过痛苦的思索,至少现在我已经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了:我要做一个“追梦人”??在现实的压迫下, 很多人把梦想丢失了,而勇于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我知道坚持理想主义必然要放弃很多东西,但既然已经做出抉择,就断无悔改之理,唯有向前, 才是我的道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幸有达时可治世为民,若无机遇则静修学术、以德自律。懒汉哲学有时候不失为自我宽慰的良方。
于 清华园安坐四载,却未能在专业课上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实在愧对学究前辈,学习经验就更是无从谈起了。究其缘由,一则孤傲散漫,读书皆以兴趣出发,不肯循 规蹈矩,博而不专,慢待考试,隐患日积月累,终于给自己造成了不少麻烦;二则懈怠学业,本就天资庸钝,又加勤奋不足,虚度大好时光,悔之晚矣。唯一稍感欣 慰的是读书、选课、听报告涉猎甚广,自然人文、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一来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全面分析思考问题的基本功;二来锻炼了跨学科灵活运用理论知 识的能力,更培养了不凡的前瞻性。当然,其中绝大多数学习机会都是清华所给予的,平心而论,清华园的确是京城尘嚣间难得的一块清净之地,尽管也是噪音日 盛,但总还能给我提供一个自由读书的角落;图书馆藏书虽不多,但总还足够我这样的粗人咀嚼几年的;后勤虽饱受诟病,但毕竟省却了不少生活琐事的烦恼,已经 让我这个懒人很感激了。总之,有这么好的条件而不充分利用实在可惜,奉劝后来人莫真把清华视作“留美预备学校”,为几个学分就丢弃了治学精神,耽误了自己 是小,污了清华之名就难以挽回了。
为 丈夫者,道德修养乃一生之责,时时刻刻需身体力行,除此无二。本人虽粗枝大叶,行事难免多有疏忽,但个人的道德准则未尝敢有半点马虎,一向以诚实守信为行 事底限,宽容博爱为处事根本。虽倾向个人主义,渴望自由,但作风一贯偏于严谨踏实,曾一度近乎于怯懦,这种作风一半来自于天性,一半源于经历,幸而一年来 经刻意矫正,决断能力已大有改善。不得不承认,我的个人风格相对于现代社会的节奏略显迂腐,甚至可能颇显另类,但这种意识和节奏早已成了我生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并且也许会成为我最后固守的阵地。
在入学初的一两年里,学校或班级的集体活动的确给生活带来的不少色彩,也提供了很多结交朋友的机会。但 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加深,组织生活的重要性逐渐被朋友间自发的交流所取代,这四年里,有很多朋友向我阐释了人生的意义,他们有的已经非常出 色,有的还和我一样平凡,毕业后大家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每一次相逢都是一笔财富,值得珍惜。
临走之前,也给校方提一点建议,未必客观,但都是肺腑之言:
其 一,清华人多半天性纯良、谦恭和逊,不想在与我同辈的青年人中间却日渐凸现出强烈的功利主义、地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以至于本来应作为爱心阵地的校 红十字会和公益协会之类的组织也暴露出这一倾向。温总理在年度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无可置疑的美好愿景,但必须警惕因偏见而扭曲了爱的本 意,我们要建立的不是特权阶级的和谐社会,不是北京人或上海人的和谐社会,也不只是中国人的和谐社会,而是人类的和谐社会。因此,我认为校方有必要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的平等宽容意识,而非无限制的强调竞争,道德永远比知识更重要。
其二,大学是社会的财富,并非内部人员所独有,学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力争向社会开放,至少应该保持内外信息交流的畅通,中国需要更多的费孝通,而不是建筑高高的象牙塔。真正的学者在专注于科学的同时,也应该关心身边的人、社会和自然,科学家不是发论文的机器。
我要走了,如雏燕离巢、柳絮飘飞,清华园里的四年给我的人生带来了太大太大的转变,太多太多的感慨,我要深深的感激每一位给予过我帮助抑或是批评的老师和朋友们,这将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段日子,镌刻在这里的记忆将支撑我在未来的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上穿越风雨昂首向前。我在继续我的追梦旅程。
宋致远
2005年6月24日于清华园
附记:本文逻辑混乱,实属无奈,皆因不得不响应上级要求,校方提供模版如下(实是可笑):
1.大学生活中,你在政治思想方面对自己是怎样要求,如何做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你对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认识如何?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你即将走上工作和学习的新岗位继续人生之路时,你准备怎样做?
3.你在完成课程学习、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等方面有哪些主要收获?
4.你在学习上有那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5.你在道德、纪律、作风方面是如何提高自己修养的,有什么遗憾和不足?
6.在你大学生活中,哪些教育环节以及人和事对你的成长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班集体活动、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给你的帮助和教育是什么?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你认为学校应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7.在你即将离开学校之际,你准备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新的生活?你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2 comments:
“有些东西,可能要用一生去发现,比如自我。”
——扰了清静。我抄写只是为了更容易记住。
最后一段白底说明,不知是否编码问题,昨晚在朋友的IE浏览器上显示不出来。
这篇日志初看不久就嗅出异味,原来是应景之作。不过,“能戴着镣铐跳出点名堂的,必定是高明的舞者;而这镣铐是谁加上的,不言而明。”(drizzl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