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06

以科学之名

信天翁 写于2006年03月22日


先是从国内媒体获悉,酝酿了三年的国家科技计划终于出台了,大幅增加科研经费投入……还没来得及为之欢欣鼓舞,紧跟着3月17日出版的Science就出现了一篇报道(不知道这一回Science会不会在国内被封杀了):

RESEARCH FUNDING:
China Bets Big on Big Science

Hao Xin and Gong Yidong*

内容详见: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311/5767/1548

把经费分配计划详细列了出来(见下图),连带来了一个争论大起底,海内外知名华人“科学家”纷纷参战。看来一涉及到钱的问题,大家就都来精神头了。




有 钱了当然是好事,不过随之而来的分配问题就够人头痛一阵了。僧多粥少,总得有先有后不是,用咱路甬祥院长的话讲,这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是这原则到 底该由谁来制定呢?据说是温总理最终拍的板,可从历史教训来看,这外行领导内行多半是要出问题的。话又说回来,又不存在“各行通吃的专家”,赶到分钱的节 骨眼儿上,谁也不能含糊阿,就算是内行也多半要装成外行了。

现在方案已经出来了,从结果来看,实用主义的策略性表露无遗,倒也与中国的一 贯政策合拍,无甚出奇。得了便宜的自然高呼英明,受了冷遇的叫两声不公也可以理解,反正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巧的是远在美国看热闹的华人这时候打破沉默 了,站在国际媒体面前指点江山,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意见嘛,我大体是赞同的,但我赞同也不等于客观公正。仔细想来,就算你跑到了太平洋对岸,你还是证明 不了自己的独立与清白,不但有酸葡萄之嫌,还多了“通敌卖国”的潜在罪名(诸如施一公那样全盘否定的论调也难免让人怀疑其评论的动机)。所以最终也不过是 大家过过嘴瘾,提高提高上镜率而已。

尽可能客观的讲(本人也是身在其中,难免偏颇),科研基金的分配一向是存在问题的,从几年前自然基金 委的会计挪用巨款事件就可见一斑。当然,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中国特色,如前所述,绝对公平只是一个抽象概念,篱笆效应总是存在的,在一家独大的管理体制 下,自然就更是难以避免了。中国政府对理论研究的忽视的确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其造成的缺陷本人也深有感触,但这一局面的出现又绝不单单是科学象牙塔 里的私家事,美国政府预算不是也把军费当成大头嘛,毕竟是政府在掏钱,自然免不了要受政治因素指挥,尽管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海外学者对这一方案成功可能性的质疑似乎过于武断,至少是缺乏依据,如果真的要客观公正,就应该有一些耐心。至于这一计划对日后人才流向的潜在影响,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愿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吧(对于官僚机构,这个要求也许高了一点)。

不 管怎样,能听到批评的声音总是好事,尽管意见未必可取,但在现在的中国的确缺少一股旁观的监督力量,在官方媒体大唱赞歌的“御用学者”已然泛滥成灾,仅有 的一点儿批评也往往难以逃过严格的新闻审查。相比于科研经费的分配矛盾,言论自由的限制或许更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瓶颈。

不得不说,做一个如Edward Said所讲的甘居异端的独立的格格不入的“知识分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