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2006

寻访观世音

信天翁 写于2006年07月9日


东渡普陀,一方面是替故去的祖母了却一桩心愿,另一方面,是为了探寻这位观音菩萨与中国的特殊情结。

夜晚行船,驻足甲板之上,一片黑 寂之中只望见远处过往航船的灯火、近海浮标的点点光亮,以及头顶飞过的“人造星光”,或红或绿,忽明忽暗,其状恰如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状态??纷繁庞杂且 相安无事。自汉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对宗教多持包容态度,而中国的老百姓更是一贯以实用主义和难得糊涂的精神对待宗教,神佛不问出身,只要听说谁更灵验就 跑去磕头烧香,反正礼多人不怪。因而无论是西来佛陀、安拉、耶稣,还是土产的太上老君、财神爷、黄大仙,甚至包括洪秀全、等拉大旗作虎皮之流,也总都能招 募到一撮弟子、分得些香火。另外,中国人将外来事物本土化的能力更是天下无双,就算是西天取来的真经也一定要改得符合国情民意才能流通,于是时常能遇到佛 道儒共处一室,共享香火的奇景(普济寺的大雄宝殿里供着关老爷作护法可为一例),不同门派的宗教人士之间求同存异、友好往来的典故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正 是在这样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观世音这位原本地位并不显赫的印度移民却在遥远的中原演变成了一个从里到外都中国味十足的支持率无可匹敌的万能菩萨,其香火 之旺只怕是连他(她)的老板释迦牟尼也免不了要心生妒忌了。这一点仅从造像上的多样性就可见一斑,观音造像在中国就有37种之多,历朝历代的形象演变更是 千变万化,因为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神仙的功能性而不是玄妙的教义,为了满足实用需要,最好从每项需求都发展出一个化身,要消灾避邪有杨柳观音,要生孩子拜送 子观音,我居然还碰上一位特地来讨桃花运的香客,这要是有求必应,还不累死?怪不得干脆来了个千手千眼,倒也算与我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一致 吧。这也情有可原,佛教属于多神教,大大小小的菩萨多如牛毛,光名号就够念个把小时的,老百姓哪有心情背这个呀,索性中式大一统,成就了万能的观世音菩 萨。

为什么会墙里开花墙外香呢?我想也许可以从中印两国的社会传统差异上找到答案。印度一直是一个种姓等级制度严格的国家,高种姓的婆罗门 天生有特权,而最低种姓的贱民则只能扫厕所,这一现象至今仍在延续,并且给印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考虑到释迦牟尼本人便是出身帝王之家,他创立的宗教 更不可能过多地强调当世的平等,而只能宣扬隐忍而往生以求另一个世界的幸福。因此以普度众生救苦救难为己任的观音在南亚次大陆不受宠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 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情况立刻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中国的传统并不很看重出身的贵贱,正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中状元做宰相,统治者并不反感 众生平等的论调。而对老百姓来说,与其梦想极乐世界的虚幻景象,反不如追求今世的现实幸福,恰好只有这位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提倡“现世报”,不拜他(她) 拜谁?

既然大慈大悲,索性慈悲到底,干脆摇身一变成为“观音姐姐”,将亲民路线走到底。而诸如“不肯去观音院”之类的典故更是进一步把观音 菩萨与中国的土地牢牢地绑在了一起。相比之下,释迦牟尼实在是过于官高爵显,一副不苟言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又没有什么具体的功能设定,自然不如低一 级的菩萨更容易打交道,因而至今仍是一副印度僧人模样,西游记里面的角色差别就是一个鲜明的体现。所以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幼颈上都挂着观音菩萨,却实在少见 有人把如来佛带在身上的。信众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哪位神仙先抢占了市场从此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一个自强化的过程,就像微软的成功一样,更何况 观音菩萨又没有反垄断法制裁。就这样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变化,观音的角色已经如西方世界的上帝一般深入人心,即便是经过革命洗礼的马克思主义公民,恐怕也没 有一个不知道观音菩萨的名号的,事实上这位印度裔菩萨已经彻底融入了中国社会,并成为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卡尔马克思还差得远 着呢。

对观音的信仰还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出现一个能够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人物的渴望,因而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成功以及随后民众对 毛泽东的极度崇拜都与这种观音情结有关。那么面对现在由于不平等引发的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人究竟该寄希望于政府的改革,还是去乞求观音菩萨的救助 呢?在不肯去观音院前,我也许下了这样一个无奈的愿望。

我要寻访的中国人的观音菩萨究竟在哪里呢?当我在潮音洞前眺望大海的时候,突然得到 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借用佛经中的一个说法,人人皆有佛性,那么,其实你我都可能是观音??只要人人都能观世之音,以慈悲之心助人,无需千手千眼的神通, “菩萨”便无处不在,世间又有何苦难不能解除?还是少烧些香烛,少建些庙宇,多施些善心于福利事业吧。以此论,台湾慈济方为高僧。

1 comment:

Harrison said...

这次出海,在浙江舟山群岛属下的嵊泗岛避风,发现当地尊三者:释迦穆尼、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不是很懂。